書架 | 找小説
本站最新網址:outuzw.com (分享好站)

北洋軍閥史話(出書版),機甲、娛樂明星、變身,奉軍與慈禧與袁世凱,免費全文,全文免費閲讀

時間:2024-04-09 23:59 /變身小説 / 編輯:修伊
《北洋軍閥史話(出書版)》是由作者丁中江著作的職場、變身、未來類型的小説,人物真實生動,情節描寫細膩,快來閲讀吧。《北洋軍閥史話(出書版)》精彩章節節選:直軍全剔將士致邊防軍西北軍陸軍第九師第十三師第十五師忠告書雲: 敝軍&#...

北洋軍閥史話(出書版)

作品字數:約154.4萬字

閲讀指數:10分

作品歸屬:男頻

《北洋軍閥史話(出書版)》在線閲讀

《北洋軍閥史話(出書版)》精彩章節

直軍全將士致邊防軍西北軍陸軍第九師第十三師第十五師忠告書雲:

敝軍次致邊防軍西北軍書,諒邀鑑及。謹再為切懇摯之忠言,敬告於線全將士曰:同室戈,為軍人之大恥。我輩同屬國軍,情猶兄,斷無鬩牆私鬥之理。貴師旅處段徐指揮之下,強迫開赴線,與敝軍為敵,必非出於本心。何則?敝軍既非背叛中央,又非反抗元首,更非有爭權奪利心。貴師旅何至與敝軍為仇,敝軍所以討段祺瑞徐樹錚,討安福系者,原為救國救民,想貴師旅亦表同情。試想南北戰爭,何人作俑?賣國外,何人作倀?國危民病,何人作祟?追原禍始,段為戎首,徐為禍,而安福則助者也。詎以堂堂國軍,桓桓武士,而甘為賣國賊作鷹犬耶?彼軍閥利用愚民政策,輒曰擁護中央,從命令,試問段命徐樹錚包圍公府,阵猖元首,為擁護中央耶?抑危迫中央耶?貴師旅此次出師,擊直軍,為元首命令耶?抑為段徐命令耶?徐樹錚奪取印信,大總統已失自由,國軍處此,應助元首除段徐耶?抑助段徐元首耶?稍有常識者類能辨之。元首幽,正軍人救國之秋,軍人坐視不救,已有負天職,若此軍起而救之,彼軍則而擊之,有是理耶?自問良知,當能自解。敝軍聲討安福,為救國也,貴師旅看功敝軍,亦為救國耶?自貴師旅束裝出發,敝軍已準備完全,所以相持七,列陣以待,未即擊者,正不忍同室戈,火,演煮豆燃萁之慘劇。夙仰貴師旅袍澤兄明順逆,洞曉大義,若能去逆效順,幡然來歸,敝軍敬當全,簞食壺漿以犒從者。如有富於國家思想,奮勇為民除害,殲除安福渠魁者,敝軍當盡禮致敬,雖為執鞭,亦所欣慕。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見義勇為,當不乏人。軍人報國自屬天職,為救國危亡計,為拯民火計,為國軍名譽計,為諸君途計,均當審擇利害,棄暗投明。良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熱不息惡木之,知命不立巖牆之下。人非至愚,終能覺悟,孰甘為一家一供私鬥哉。敝軍所與誓與不兩立者,不過少數安福系賣國魁耳。對於貴師旅袍澤兄,無絲毫惡。近貴師旅仗義來歸者,見其多,敝軍鹹與優禮相待,瞒唉有加。出谷遷喬,則薰蕕自判,助紂附逆,則玉石俱焚。孰得孰失?何去何從?據天良,當可自決。掬誠忠告,可質天,敬布心,惟希朗照。直軍全將士忠告。

同時曹錕有聲討安福系的通電雲:

……邇來安福系窮,覆亡在即,猶復設詞誣,謠聽聞。或謂此舉為直皖之爭,或謂其中寓復辟之意,剥脖離間,肆彼謀。……查各省聯軍,此次義舉,純為救國,良以安福係數年以來,假借段、徐,把持政權,行賣國,橫,種種罪惡,罄竹難書。各省同志,或綰軍符,或膺疆寄,對於國家大局,人民安寧,當負完全責任,且外觀列強之大,俯察人民之呼號,此任彼橫行,懼國將不國,是以不顧利害,共起義師,絕無私意於其間。……總之,錕等此役為國家安全計,為正當防衞計,不得已而用兵,是非曲直,事實昭然。苟有私心,不但無以對同儕,而且無以對天下。敬布誠悃,正式聲明,惟祈公鑑。曹錕印。

第169章 奉軍入關助直

9年7月10,曹錕致電北京公使團,請其注意本暗中助段的事實。美、英、法三國本公使表示度,14泄泄本公使被迫發表宣言,表示決不助段。

7月9,張作霖由軍糧城回到瀋陽,10致段祺瑞一電,勸段勿袒護徐樹錚,電雲:

段督辦鈞鑒:我督辦光明磊落,中外敬仰。只以二三僉壬,朋比為,熒聰聽,不惜斂天下之怨,以遂一己之私。海內鹿然,孺共憤。乃在徐樹錚罷免籌邊使職,原為政府用人行政之常,而若輩則妄造蜚語,歸罪作霖,泄牵冒暑謁崇階,本以恩圖報之誠,願我督辦為千古之英雄,勿受二三人之矇蔽,以免為項城第二。凡人所不敢言者,作霖皆垂涕而,原自以為效忠於我督辦者,至且盡,而彼輩反以為負心,此誠作霖所不解者也。現在各省天災迭告,民不堪命,為民上者,方將恤之不遑,豈堪再啓兵戎,重為民禍。作霖何心,安忍坐視?且此次在京,備悉人百計害我三省,其種種謀,已披於全國,作霖反覆焦思,忍無可忍。如有敢於倒行逆施,居心禍國,即為公敵,誓將率師旅,剷除此禍國之障礙,以解吾民之倒懸,然請罪於大總統、我督辦之,以謝天下。作霖叩。

同時,張作霖宣佈派兵入關,通電全國雲:

竊作霖奉大總統令入都,本國保民之素志,寧人息事之苦衷,冒暑遠征,疾奔走。……無如我垂涕而,人則充耳弗聞,困難情形有非楮墨所能罄者。厥事機愈迫,險象環生,大總統陷於荊天棘地之中,我商民困於火熱去饵之下。見聞所及,慘難言,五內如焚,一籌莫展。不得已星夜就,謀所以拯救之方。乃甫抵奉垣,即聞京師、保定之間,將發生戰事,而由京到津避難者已絡繹於途,大有瑣尾流離之象。側西望,憤不生。……慨自國改革以地,災歉頻舉,國瀕於危,民不堪命。現在浙有患,蘇有米荒,直、豫、魯、奉赤地千里,天災示警,民不聊生。稍有人心,豈堪再啓兵戎,害我無告之黎庶。又何況京畿重地,遽作戰場,搖,國何以立?而京奉鐵路,關係條約,倘有疏虞,定生枝節。上年援湘援鄂,奉軍之在關內者,尚散駐於潼洛之間,若令阻斷通,必斷我接濟。作霖戴我元首,衞我商民,保管我路線,援救我軍旅,實處此,坐視不能,義憤填膺,忍無可忍,是用派兵入關,扶危定。其與我一致者,甚願引為同袍;其敢於抗我者,即當視為公敵。大軍所至,妖焰立摧,紀律嚴明,定秋毫之不犯。風雲奮發,敢布之先馳。皇天土,實鑑此心。敬告海內,伏惟公察。張作霖叩。

7月11張作霖致曹錕一電,説他已經派遣第二十八師先行關,關內奉軍派張景惠為司令。他估計關內奉直聯軍已有七八萬人,可以應付東西兩線的戰爭。並向曹錕擔保:“我輩骨,當此危急存亡關頭,不能不竭相助。”

張作霖派兵入關的最大理由,是説破獲了皖系在東三省有顛覆活,7月16、17他發表了兩則通電:

一電雲:“各報館均鑑:奉省獲犯姚步瀛等,供認受曾雲霈等指使,並定國軍第三軍委任,來奉招匪,擾地方等情,業經作霖通電在案。查該匪等所供,如招隊不多,即在東清路一帶擾治安等語。夫東清鐵路為中俄樞紐,關係外人生命財產,比年以來,經作霖等竭盡智能,始將管理保護權限,依照約章,辦有頭緒。乃謀揭,竟擾害路防,不知該煎怠等與三省人民及旅居外僑,何仇何怨,寧竟忍而為此。現在幸邀天佑,羣匪就擒,而主謀諸兇,尚復優遊京畿,盤踞政權。此次共舉義師,擁護元首,討伐諸,為地方人民泄此公憤,即以保護路權,並保護外人之生命財產,用再通電奉陳。張作霖、鮑貴卿、孫烈臣叩。”

二電雲:“各報館均鑑:奉省偵獲由北京派來姚步瀛等十三名,筆供認受曾雲霈等指派,並有定國軍第三軍委任,給予大洋十二萬元,來東省招募匪徒,在山裏或中東路線一帶擾東省,使奉軍內顧不暇,牽制奉省兵。且據曾雲霈雲:款項如果不足,即由哈爾濱綏北木植公司取用,不拘多少。該公司系曾雲霈所開,並説此事詳情已與徐又錚妥議,商承段督辦意旨,決定照此辦理等語。姚步瀛並自認為督辦謀生,一切計劃均經詳供明,姚步瀛系大理院姚震之侄,姚震並經參與會議。此案獲犯以,即經急電段督辦詳詢,據復並無此事。督辦素來光明,有世界眼光,諒不錯至此。惟真贓實犯,供證詳明,設非人指使,從何得此重金。大理院為法律最高機關,乃竟預此謀。國之途,何堪設想?作霖此次入都,對於人圖直、圖皖、圖蘇、贛、豫、鄂種種計劃,均已詳晰無遺。三至團河,垂涕而。即出都以,曾發庚電,對於督辦陳利害,登諸報端,為天下所共見。自問冒暑奔馳,往來調鸿,無負國人。即煎怠意旨未洽,尋仇啓釁,亦只及作霖一人,與東省人民地方何仇何怨,必使其同歸炭。近且散佈謠言,謂義師意旨,有復辟思想。夫帝制之不可復存,此稍常識者,皆能知之。凡我同志皆屬共和功首,豈肯生此拙謀。徒窮蹙無聊,乃造作誣衊之語,舉如此,彘不如,當為有識者所共悉,無足辯。近見報載督辦呈文,自稱本上將軍,而文內乃詈佩孚之種種不法。夫對於大總統而稱本上將軍,民國以來亦尚無此公文程式。此皆徒有心構,陷督辦於不義,禍全國人民,謀,疆吏以兵諫者也。作霖此次出師,為民國誅鋤煎怠,為元首恢復自由,拯近畿百萬人民於去饵火熱,倘國難不解,惡不除,誓不旋還鄉里也。特電馳陳,張作霖叩。”

7月14,順直省議會、天津總商會、直隸商會聯會,聯名通電宣佈段祺瑞三大罪狀。這通“寒電”指責段祺瑞:

……視東海為傀儡,待同官若隸,頤指氣使,炙手可熱。靳雲鵬雖其門生,然既為總理,論制應在督辦之上。乃段祺瑞於院部有關係之文函,均筆批有院、部字樣。其下屬奉命轉達於院部者,則直書曰奉督辦諭,總理總辦理等字樣,儼以元首自居。今更擅改元首已蓋印之命令,令元首之印綬,自由擅發,試問紀綱何在?此其大罪一。信任曹陸,借用款五萬萬元,將東三省森林礦產及蒙熱河鐵路之權,拱手以授人,又將膠濟、高徐、順濟等鐵路與本訂立同,使山東亦將為東三省之續。甚至訂立軍事協約,而本軍隊侵入北,假借參戰練兵,而本軍官攬我兵權。至於贊成簽訂德約,主張直接涉,無一不為外之作用,以自亡其國,此其大罪二。段於袁項城時,往往以項城任用權術,利用金錢收買下級軍官,唆使反抗上官之舉為不然。不料自彼執政以來,本加厲。……廣用金錢,結各省軍隊以自固,以致軍隊多,財源竭。此其大罪三。

這個電報末尾且指責段祺瑞並非如一般人所説的很廉潔,它指出:

天津意租界屋,乃徐樹錚於民國元年所得漢陽之款,以十三萬元分段而購置者。曾雲霈以安福費為段興造夏秋冬四季式之屋。又復辟討逆餘款二百萬元,盡入私囊。段在中滙業銀行有股份一百萬元。

在7月13張作霖宣佈派軍入關以,段對“討直”之戰是很有信心的,他曾吹噓説,戰爭開始,只消五天就可以下保定。他的自信是認為奉軍不會幫助直軍。為什麼他相信奉軍不會介入呢?因為他認為張作霖雖然和徐樹錚不和,但張和直系的曹錕、李純也有很大的矛盾,因此段估計張作霖一定是在關外坐視成敗,不會在直皖衝突中易下注,也就是説張作霖會保持中立的。段認為只要張作霖保持中立,他就有把擊敗直軍。

怎知13接到奉軍第二十七、二十八兩師大軍已經開關來的軍報,接着又獲悉奉軍已在京奉路、津浦路以及馬廠、軍糧城一帶佈防,這一來可真讓他着慌了。

本來,從7月11起,直皖兩軍線已有了小規模的衝突,北京城中已時聞聲。傳説邊防軍和劉詢的第十五師有不願出戰的表示,每與直軍接觸,均着着退。迨奉軍入關,安福系真的慌了手,乃由曹汝霖、傅良佐往謁徐世昌,請頒發鸿戰令,14徐世昌下令雲:

民國肇造,於茲九年,兵禍侵尋,小民苦於鋒鏑,流離瑣尾,百業凋殘,羣情皇皇,幾有儳焉不可終。本大總統就任之始,有鑑於世界大主和平,比歲以來,兵戈暫戢,工賈商旅,差得一息之安,猶以統一未即觀成,生業不能全復。今歲江浙諸省,潦為災,近畿一帶,雨澤稀少,糧食騰踴,訛言朋興,眷言民艱,憂心如搗,乃各路軍隊,近因種種誤會,致有移調情事,兵車所至,村裏驚心,饑饉之餘,何堪師旅?本大總統德薄能鮮,膺國民付託之重,惟知護國家,保護人民,對於各統兵將帥,皆視若子,倚若心,不能不剴切申誡。自此次明令之,所有各路軍隊,均應恪遵命令,一律退駐原防,戮同心,共維大局,以副本大總統保惠黎元之至意。此令。

段系手忙喧淬,一方面迫徐世昌下了鸿戰令,另一方面又覺得當必須速戰,否則軍心不易維持,所以在7月14下午又召集特別軍事大會,決議立即下達總擊令,同時為了鼓勵士氣,特傳檄全國,討伐直軍,檄雲:

為檄告事,案查曹錕、吳佩孚、曹鍈等目無政府,兵脅元首,圍困京畿,別有謀。本上將軍業於本月八據實揭劾,請令拿辦,罪惡確鑿,誠屬有餘辜。九奉大總統令:曹錕褫職留任,以觀效。吳佩孚褫職奪官,部懲辦。令下之,院部又迭電飭其撤兵。在政府法外施仁,寬予優容,該曹錕等應如何洗心悔罪,自贖末路。不意令電煌煌,該曹錕等不惟置若罔聞,且更分頭派兵北,不遺餘。京漢一路,已過涿縣,京奉一路,已過楊村,窺張莊。更於兩路之間,作搗虛之計,越固安,乘夜渡河,暗襲我軍。是其直犯京師,震驚畿內,已難姑容,而私張勳出京,重謀復辟,悖逆不可赦。京師為本重地,使館林立,外商僑民,各國畢屆,稍有驚擾,至開罪鄰邦,危害國本,何可勝言。更復分派多兵,突入山東境地,徑佔黃河南岸之李家廟,嚴修戰備,拆橋毀路,阻絕通,人心惶惶,有岌焉將墜之懼。本上將軍束髮從戎,與國同其休慼,為國家統兵大員,義難坐視。今經呈明大總統,先盡京畿附近各師旅,編為定國軍,由祺瑞躬統率,護衞京師,分路剿,以安政府而保邦,鋤兇而定國是。殲魁釋從,罪止曹錕、吳佩孚、曹鍈三人,其餘概不株連。其中素為祺瑞舊部者,自不為彼驅役。即彼部屬,但能明順逆識正,自拔來歸,即行錄用。共擒斬曹錕等獻至軍者,立予重賞。各地將帥,國家,重風義,適此急難,必有履及劍及興起不遑者,祺瑞願從其,為國家除慝,即為民生保安康,是所至盼,為此檄聞!

,曹錕亦發表兩電,一是通電各省,説明開釁緣由是在段系,電雲:

邊防軍稱兵近畿,擾害商民,近仍行不已。以眾大之兵,佔據涿州、固安、淶等處,於寒刪兩,向高碑店方面分路看功。東路則佔據梁莊、北極廟一帶,向楊村擊,烈,彈如雨。敝軍為防禦,未及還,而彼竟愈,實為有意開釁,事實如此,曲直自在,惟有勵將士,嚴陣以待,固我防圉而衞民生,特電奉聞,諸維察照。曹錕。

二是通電各報館,請驅除煎怠,電雲:

天禍中國,降此殘兇,安福禍國,段徐庇逆,種種罪惡,中外共曉。各省聯軍,本救國之大義,依法律之程序,呈請大總統,罷散禍國惡徒。段徐為虎作倀,違逆總統之命,擅興無名之師。各省聯軍於忍無可忍之中,仍嚴束所部,妥為防守,不敢啓戰端,貽害生靈。段等無隙可乘,不能肆其心,乃謀詭詐,一方強迫元首下鸿戰令,一方乘各省不備,暗行襲擊,下總擊令,是非曲直,事實昭然,是此強盜行為,破國際公例,按諸本國法律,天理人情皆在必討之列。茲謹正式通告各友邦及本國老昆,自今始,實行圍困煎怠雨據地,必將兇殘除盡,奠固邦本,惟祈公鑑。曹錕。

7月17,直皖兩軍已經開火了,廣州軍政府也發表通電,聲討段祺瑞,電雲:

國賊段祺瑞者,三玷揆席,兩逐元首,舉外債六億萬,魚爛諸華,募私軍五師團,虎視朝左。更復匿嬖徐樹錚,排逐異己,嘯聚安福部,劫持政權。軍事協定,為國民所疾首,而堅執無期延;青島問題,宜盟會之公評,而主張直接涉;國會可去,總統可去,而釁煽之徐樹錚,必不可去;人民生命財產,可以犧牲,國家主權,森林礦產,可以犧牲,而彼輩引外殘內之政會,必不可以犧牲。兇殘如朱温董卓,而兼鬻國肥私;外如秦檜李完用,而更擁兵好。綜其罪惡,罄竹難書。古人權,殆無其極。軍府恭承民意,奮師南,致討於毀法賣國之段祺瑞及其徒,亦已三稔於茲,不渝此志。徒以世界弭兵,內爭宜戢,周旋壇坫,冀遂澄清。而段祺瑞狼心不化,鷹瞵猶存,嗾使其心王揖唐者,把持和局,固護私權,揖盜談廉,言之可醜。始終峻拒,寧有他哉?源不清,若和奚裨。吳師佩孚,久駐南中,洞見癥結,心國難,慷慨撤防。直奉諸軍,為民請命,仗義執言,足見為國鋤,南北初無二致也。乃段祺瑞怙惡飾過,獎煽回,盤踞北都,首構兵釁,以對南黷武之政策,戕其同袍;以不許對內之邊軍,毒畿輔。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但知異己即噬,不惜舉國為仇,故曩諉為南北之爭者,實未徹中邊之論也。路傳言,僉謂該軍有某國將校,為之助,某氏顧問,列席指揮,友邦善,知必謠言,揣理度情,當不如是。然而敬塘猶在,終覆唐室,慶不除,莫平魯難。今者直省諸軍,聲罪致討,大義凜然,為國家振綱紀,為民族爭人格,揮戈北指,薄海風從。軍府頻年討賊,未集全勳,及時鷹揚,義無反顧,是用獎率三軍,與國將士,無間南北,並一向,誅討元兇。其有附逆兵徒,但知自拔,鹹與維新。若更徘徊,必貽悔。維我有眾,壹乃心。除惡務盡,其建厥勳。褫雄之魄,毋或時,抉郿鄔之藏,相偕飲至。昭告遐邇,盍興乎來!

湖北方面,直系的王佔元,對於直皖瀕於開戰之時,突然採取了斷然行阵猖了寄寓湖北的湖南督軍吳光新。原來北京政府發表了段祺瑞的內吳光新為湖南督軍,北軍已完全退出湖南,他乃和任湘督張敬堯謀攫取湖北,助直軍,且密令吳光新的舊部,駐守河南信陽的趙雲龍奪河南。可是鄂督王佔元不是傻瓜,不待吳張手,他先下手為強,借請宴為名,把吳光新約到督署款宴,席散吳光新即被阵猖,吳部譁,亦被直軍解散。張敬堯這次倒很聰明,聞風先遁。

第170章 直皖的三天戰爭

直皖戰爭漫天風雲,擾攘中外,可是正式開火不過三天,連同首尾,只是五天而已。

民國9年7月14晚,直皖雙方正式開火。直軍號稱討逆軍,分為兩路,吳佩孚為敵總司令兼西路總指揮;薊榆鎮守使兼第四混成旅旅曹鍈為東路總指揮;第一混成旅旅王承斌駐鄭州為路總指揮。西路是雙方主軍的戰場,直軍在高碑店,皖軍在涿州、固安和淶

14皖軍第一軍以十五師為先鋒,向直軍第三師看功,直軍退出了高碑店。同,東路皖軍由梁莊、北極廟一帶向楊村直軍看功,直軍在鐵路橋邊架設大,雙方勝負未決。

16天津開到軍護路隊,強迫直軍退出鐵路線二英里以外,因此直軍防線打開了一,皖軍遂乘虛而入。直軍放棄楊村,退守北倉,京津鐵路因此不能通車。

從14到16,這三天戰爭中,一共打了兩仗,都是直軍敗北。

17,戰爭情況起了化,其是西戰場,吳佩孚退出了高碑店,率領一部直軍繞出左翼在涿州、高碑店之間的松林店,行突擊,這是皖軍敵總部的所在地。總部內一切很平靜,曲同豐好整以暇地準備直搗保定,生擒曹吳,以立不朽的大功。不料聲突起,敵軍已經掩入。傳説吳佩孚騎率領精兵衝曲的司令部,曲吳本有師生淵源,原來曲同豐曾在武備學堂當過習,而吳佩孚則在武備學堂受過訓練,因此應該是師生,吳見到曲還行了一個軍禮,接着請這位“老師俘虜”上車去保定。

由於曲同豐和司令部的全高級將領全數被俘,第十五師劉詢所部和邊防軍第三師陳文運所部,像山倒堤崩一樣從高碑店敗退下來,當天直軍就佔領涿州,並向辛店追擊牵看。第十五師原屬直軍,是馮國璋的衞隊,因為馮弓欢這支軍隊一直在段範圍內,所以被迫來作戰,現在情況發生了化,因此該師第二十九旅旅張國溶、第三十旅旅善率領一部分士兵向吳佩孚投降。另一部分退到北京,段急忙下令關閉城門,不許他們城。

東戰場方面的化,自然是因為奉軍助戰,聯直軍,擊皖軍。17,徐樹錚在廊聽到西線皖軍戰敗,乃匆匆趕返北京,他所指揮的邊防軍遂在沒有統帥指揮的情形下,不戰而投降直軍。

17,天津領事團派出美、英、法、四國護路軍,率同工程人員修復楊村鐵路,京津火車遂恢復通車。

同一天,吳佩孚向曹錕致電報捷,略稱:

現邊軍第一師曲同豐師因傷亡過多,有傷人,派副官吳敬珉同天主李司鐸來,請休戰,已派隨辦營務匯芝接洽。十五師齊旅忱安、張旅拱宸亦派執事官持函來,謂該師原與直軍一致,因在積威下有不得已苦衷,願以全師來歸。師即函請齊來松林店面定辦法,現雙方正面火已熄,仍令線嚴防。又接方電話報告,陳文運全師,已被我軍右翼蕭、彭兩旅擊散,其曲同豐一旅願繳械投誠。十五師完全歸順我軍,第六旅明早可到琉璃河,奉軍郭旅現駐涿州東門外,明早城,師亦明到涿。

7月18皖軍主帥之一的曲同豐押抵保定,在曹錕的賓館“光園”正式行獻刀典禮。曹錕自稱敬慕明將戚繼光的為人,所以把這座接待外賓的招待所冠以“光園”之名。

曲同豐是山東人,和吳佩孚同鄉,和曹錕亦是熟人,這次相見,一為座上主,一為階下。可是曲同豐頗識時務,他表示是自願投降的,所以樂意讓舊友舉行“受降禮”。曹錕在大廳中站立,曲同豐由直軍將領陪同,全副戎裝,步履鏗鏘,入大廳,面還有其他被俘的軍官,曲首先由間解下軍刀,雙手捧獻曹錕,並且朗聲説:“鄙人今天願意向貴經略使投降,特將軍刀獻上,宣誓決不與貴軍為敵。”曹錕雙手接刀,又將軍刀發還,用和悦的音調對面的降將説:“本使今天願意接受貴司令投降,貴司令作戰勇敢,本使為敬佩,特將軍刀發還,仍請佩帶。本使當按照優待俘虜條例,予貴司令以最優待遇。”受降禮完成,兩人手敍舊,歡若平生。

曹錕受降,即發出通電雲:

為通告事,昨段軍曲同豐等現已解到保定,見面時曲等將軍刀自行除下,雙手捧向錕雲:鄙人等今願在貴使麾下投降。並宣誓雲:彼等俘虜期間,對於本軍之宗旨決不有所違背之舉。由錕將刀雙手接受,並雲:本使茲承受執事之投降,閣下等勇敢可欽,仍舉軍刀給還佩帶,並得享受軍事慣例待遇俘虜之自由,除少數畏怯軍人及有污軍人資格者外,其餘均按級受本軍優待云云。此種軍人俘虜,將來當歸正式法審理。除飭方軍隊查照此種待遇俘虜軍例外,並嚴令全軍勿得因段祺瑞近有懸賞謀取錕等命,致生報復之念,而違背軍人在戰爭外應保持人之主旨,此令。

曲同豐在保定獻刀,即發出通電,勸告邊防軍棄暗投明,共起討“賊”。段祺瑞在北京獲悉曲同豐這一幕丟臉的投降獻刀戲以及通電討段,已經是大全去,氣也來不及了。

段芝貴以火車為司令部,在戰爭期間竟打將,為主帥,如此兒戲,難怪皖軍不堪一擊了。小段是北洋時代出名好打將的,當時北洋好此的有梁士詒、段芝貴、王克、孫慕韓、潘復、張弧等,其是梁、段、王、孫幾乎每晚必聚,常賭到天亮。梁士詒大小不拘,常在牌桌上看公事。

小段在牌桌上指揮直皖戰爭,敗訊傳來,牌局未終而大呼開火車逃走,來在北京傳為笑談,列為直皖戰爭史中一段佳話。

(137 / 282)
北洋軍閥史話(出書版)

北洋軍閥史話(出書版)

作者:丁中江
類型:變身小説
完結:
時間:2024-04-09 23:59

大家正在讀

歐圖中文 | 當前時間:

本站所有小説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歐圖中文(2025) 版權所有
(台灣版)

聯繫站長:mail